俞晓群与沈公的故事

前记:2021年1月10日 , 沈昌文先生去世 , 不久三联书店开始张罗为老人家出版纪念文章 。5月间编委会开会 , 研究收入文章的篇目 , 谈到沈公晚年与俞晓群、朱立利等人接触较多 。俞晓群的文章《没有沈公的日子》已经收入其中了 , 而在沈公晚年的日常生活中 , 朱立利做了很多事情 , 是否请他也写一篇纪念文章呢?俞朱二人商量:沈公去世前十年 , 即2009至2020年 , 发生了很多事情 , 有些与工作有关 , 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琐事 , 零零碎碎 , 正经写起文章来 , 很难收入其中 。那就采取断想的形式 , 每人回忆一段旧日的时光 , 把这些故事串起来 。那里有许多沈公的生活细节 , 很值得记忆 , 也是读者很想知道的一些事情 。
俞晓群:说到沈公的晚年 , 应该如何界定“晚年”的时限呢?在我的观念中 , 大约是在2009年 。这一年7月 , 我来到北京海豚出版社工作 。上班后的第二天中午 , 我约沈公小聚 , 那时他还在帮助郝明义先生做事情 。北京的7月很热 , 沈公找一家小酒馆 , 我们面对面坐着喝冰啤酒 。他对我说:“如今我已经年近八十岁 , 做不动事情了 , 最多只能帮闲 。再说海豚出版社是一家儿童出版社 ,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?”我说:“您不老 , 我做事情还需要您的领导 。现在我常住北京 , 见面方便了 , 我会经常来拜访您 。海豚社的工作 , 容我慢慢安排 。”到了年底 , 一天中午与沈公小聚 , 我说要接续“新世纪万有文库” , 在海豚出版社出版一套新的文库 , 也就是后来的“海豚书馆” 。沈公说:“可以啊 , 但要去上海把陆灏请出来 。不过我年龄大了 , 现在出门需要白大夫批准 。”我跟白大夫通电话 , 白大夫说:“老沈去上海可以 , 但要约法三章:一是住酒店要暖和些 , 二是老沈喝啤酒最多一瓶 , 三是以后老沈出门 , 除了上海 , 其他地方就不要去了 。”白大夫的嘱咐我一一答应 , 后来白大夫又来电话说:“你是领导 , 工作太忙 , 以后老沈的事情 , 让你的助手跟我联系就可以 。”说到我的助手 , 最初是李忠孝 , 他原来是辽宁教育出版社总编室主任 , 来到海豚出版社做总编室主任 , 经常跟随我跑来跑去 。每次因公出差 , 他都要事先给白大夫打电话请示 , 批准后才能安排行程 。后来李忠孝担任海豚社社长助理 , 事情太多了 , 身体又不太好 , 家还在外地 , 因此行政办公室主任朱立利参与过来 , 协助我们的工作 , 还要管理沈公的一些事情 。大约从2013年开始 , 一直到沈公去世 , 沈家的大事小情 , 经常会找朱立利来做了 。
俞晓群与沈公的故事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俞晓群与沈公合影
朱立利:我原来在首钢工作 。2009年底 , 来到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 , 做行政办公室主任 。我认识沈公很早 , 但真正接触大约是在2010年 。当时沈公几乎每天都会来海豚出版社 , 他早晨从家里出来 , 先走路到三联书店取信看书 , 然后乘1路公共汽车 , 到百万庄大街外文局站下车 , 十分方便 。最初他经常到总编室去找李忠孝 , 有时李忠孝忙不过来或不在 , 他就会来到行政办公室 , 我专门为老人家摆放了沙发 , 陪他喝茶聊天 。后来李忠孝做了社长助理 , 不在总编室工作了 , 我的办公室名正言顺成了沈公的第一落脚点 。他有时来休息 , 有时来取书信 。我不在办公室时 , 怕沈公来时无处落脚 , 我就一直开着办公室的门 。沈公经常自己走进来 , 外间的工作人员给他沏上茶 , 他在那里翻看我架上的样书 , 见到那本需要 , 就会放到他的包里 , 留下一个纸条 , 写道:“老朱 , 书我拿走了!”“老朱 , 你不在 , 取走几册样书 。我们很久没聚了!”这么些年 , 我一直留着这些纸条 , 大约有十五六张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