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——追忆张继青老师

从此 , 天国犹闻“张三梦” , 人间再无杜丽娘 , 怀想至此 , 不胜悲夫!
文 | 王悦阳
有着“昆曲皇后”、“旦角祭酒”美誉的昆曲表演艺术大家张继青老师逝世了 , 83岁的年纪 , 在古时 , 算得耄耋之年福寿双全 , 但在医学昌明的今天 , 却不免令人生出一丝唏嘘、错愕与惋惜之情 , 感觉她实在走得太早 , 也太仓促了 , 怎么就舍得心爱的昆曲艺术 , 舍得离开热爱她的家人、学生与曲友们?今夕何夕 , 从此 , 天国犹闻“张三梦” , 人间再无杜丽娘 , 怀想至此 , 不胜悲夫!
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——追忆张继青老师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1939年 , 张继青出生于苏滩艺人之家 , 由于她在乌镇出生 , 乌镇彼时名为乌青镇 , 故名“张忆青” , 她的青年时代 , 因生活困窘 , 曾作童养媳 。解放后 , 先习苏滩 , 后习昆曲 , 名字亦由“忆青”变为“继青” , 从此成为中国昆曲界乃至文化界一个响亮的名字 , 彪炳千秋 。“继”字之一代 , 正是昆曲“传字辈”之延续 。近百年之昆曲 , 数衰而不绝 , 幸赖南方之“传字辈”与北方之昆弋艺人维系 。共和国成立之后 , 党和政府倾全力于传统濒危艺术的抢救扶持 , 遂于上海有昆大班、于浙江有“世字辈”、于江苏有“继字辈” , 因而使得昆曲艺术绵延至今 , 日渐全面复兴之盛况 。可以说 , 张继青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第一代传统昆曲艺术的接班人 , 她的一生 , 也在继承传统 , 守正创新的道路上 , 筚路蓝缕 , 孜孜以求 , 奉献终身 。
张继青的表演含蓄蕴藉 , 唱腔刚柔相济、韵味隽永 , 是公认的中国昆曲艺术表演大家 。她标志着昆曲旦角表演的最高标杆 , 对旦角表演艺术产生广泛影响 。一出《寻梦》被白先勇赞誉为“一把扇子就扇活了满台的花花草草 , 这是象征艺术最高的境界 , 也是昆曲最厉害的地方 。”1983年的晋京演出是张继青昆曲艺术生涯的关键节点 。此次演出后 , 她成为首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, 且当之无愧地成为榜首 。对此 , 张老师曾对我笑言 , 梅花奖亦是因她而设 。那时 , 张老师携《牡丹亭》、《朱买臣休妻》两部大戏进京 , 为《戏剧报》、《戏剧论丛》所邀“推荐戏剧演出” 。演出之后 , 《戏剧报》、《戏剧论丛》惊叹其艺术造诣 , 随即推动设立了“梅花奖” , 为当时一批活跃在戏曲舞台上承上启下 , 继往开来的中青年戏曲名家 , 提供最高肯定、鼓励与支持 。值得一提的是 , 获奖那年张继青正好45岁 , 从此 , 梅花奖的申报年限就定在了45岁 , 至今未变 。
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——追忆张继青老师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
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——追忆张继青老师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——追忆张继青老师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——追忆张继青老师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【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——追忆张继青老师】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——追忆张继青老师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张继青扮演《牡丹亭》之杜丽娘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