螃蟹对人类比美食更伟大的贡献,竟在这里( 二 )


螃蟹对人类比美食更伟大的贡献,竟在这里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连的片蟹塘 。
与同时令的菊花相比 , 咏蟹诗既少 , 佳句也不多 。《红楼梦》里 , 贾宝玉、林黛玉、薛宝钗的三首 , 诗家认为 , 还是薛宝钗的“眼前道路无经纬 , 皮里春秋空黑黄”为佳 , 把世间如螃蟹者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, 可称“食蟹的绝唱” 。大约与蟹外形丑陋、横行无忌有关 , 不合文人的兴味 , 故诗歌所咏大多也是数落螃蟹横行无忌 , 而皮日休的“未游沧海早知名 , 有骨还从肉上生 。莫道无心畏雷电 , 海龙王处也横行” , 一反俗套 , 变嘲讽为赞扬 , 算是特例 。
传黄巢有咏菊诗“待到秋来九月八 , 我花开后百花杀 。冲天香阵透长安 , 满城尽带黄金甲” , 李自成咏蟹诗曰“一身甲胄肆横行 , 满腹玄黄未易评 。惯向秋畦私窃谷 , 偏于夜簖暗偷营 。双鳌恰是钢叉举 , 八股浑如宝剑擎 。只怕钓鳌人设铒 , 捉将沸釜送残生” , 两诗无论是赞是讽 , 都表现了反叛者的气概 。
螃蟹入画 , 名家无数 。近代 , 李苦禅的《蕉作双蟹图》《月下独酌》、任伯年的《菊蟹图》、朱屺瞻的《秋光》《菊蟹图》 , 都是名作 。齐白石画螃蟹 , 似乎更有名 。画家们常以菊与蟹相伴 , 菊黄蟹肥 , 而齐白石画了一只笼子与蟹相配 , 耐人寻味 。
吃 , 是生理 , 也是文化 , 所谓吃文化 。吃蟹 , 大嚼 , 称牛吃蟹;若品 , 品茶品蟹 , 就有趣味 。如何品 , 用什么工具、什么佐料 , 配上一壶绍兴老酒 , 再吟首五言七绝长短句 , 蟹文化四溢 , 或哗哗或涓涓就流出来了 。这多半属文人专利 。可证者 , 1987版《红楼梦》电视剧 , 加了一场冷子兴品蟹的戏 , 配了套“蟹八件” , 细模细样品起蟹来 。这是原著所没有的 , 告诉你 , 文人吃蟹岂能牛嚼?
浪得虚名
阳澄湖大闸蟹 , 并非大名 , 也非户口簿上的登记名 , 而是奶名或俗名 。正儿八经的应叫“中华绒鳌蟹” 。绒鳌乃形 , 一对大螯上生有绒毛 , 中华乃家乡 。
有二十年了吧 , 2002年吃蟹之时 , 解放日报副刊《朝花》发了一文 , 题为《培训大闸蟹》 。说的是冒名顶替 。作者就是秋末 。文章这样说:
“螃蟹有学名 , 有地域名 , 今天又多了一个 , 谓之曰:培训大闸蟹 。
培训大闸蟹的全称 , 叫作阳澄湖培训大闸蟹 。这个名称的由来 , 其实已有一段历史 , 起码四五年、七八年了 , 说是前些年阳澄湖大闸蟹全线飘红 , 市场吃紧 , 聪明的蟹农就从外地、主要是苏北进中青年蟹 , 放进阳澄湖的围子里养 , 有养一两个月的 , 有养二三十天的 , 还有将蟹笼在湖水里沉几天、沉几下的 , 喝上几口湖水 , 得点阳澄湖的水气 。养就是‘培训’ , 就养成了阳澄湖培训大闸蟹 。前一两个月上海的报纸就发过一条消息 , 说是沪上市场上的阳澄大闸蟹‘倒流’到阳澄湖去 , 上海的价格比昆山还便宜 , 为何‘洄游’?就是外地到沪上的蟹再到阳澄湖去培训了 。蟹农是绝对不会说此蟹有‘培训’两个字的 , 不管正宗不正宗都是一个品牌:阳澄湖大闸蟹 。
据行家里手讲 , 都是从湖水里捞出来的 , 从外观很难分出谁是正宗阳澄湖大闸蟹 , 谁是培训大闸蟹 , 或许味道有区别 , 也难分得一清二楚 。更何况 , 品蟹师和品酒师一样 , 专业水平的世上又有几个 , 许许多多的吃蟹人 , 嚼蟹而已 , 舌尖上辨不出江南江北在蟹分子里的差异 。所以 , 阳澄湖培训大闸蟹销路还挺好 。但是 , 培训两个字还是坏了阳澄湖大闸蟹的名声 。今年苏州‘出口’香港大闸蟹150吨 , 只有2吨是阳澄湖的 , 其余都是太湖蟹 。阳澄湖大闸蟹步了碧螺春的后尘 。市场到处都有碧螺春 , 就难觅真正的碧螺春 。”

推荐阅读